返回首页

农村“卖土”之殇:没了土农村还剩啥?

时间:2023-08-0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夜色降临,一台台挖掘机驶向田间地头、河道沟渠。一番轰隆作业,翌日,一道道触目惊心的沟壑、深坑便暴露在农村大地……最近,半月谈记者在华北农村调研时发现,部分地区“卖土”“盗土”行为频发,不仅造成农民利益受损,还损伤了农田和生态。

  没了土,农村还剩什么?土卖掉后,面临危机的不仅是生态环境,更有基层治理过程中建立起的干群信任度。现象背后,是基层短期逐利与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冲突”与背向。

  6月中旬,记者在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大留镇镇调研发现,一些农村的集体土地、沟渠地被挖成了数米深的巨大“盆地”,周边农田开裂、坍塌。采土现场附近,七八辆“后八轮”卡车鱼贯而入,扬起漫天灰尘。农田附近的沟渠里,钩机挖起黄土,每隔几分钟就能装满一辆卡车,约有20立方土。一辆卡车一晚至少可以往返3次。

  文安县小留镇村至少存在4处被挖土后留下的“沟渠”,部分地方沟渠深度达10米左右。村民刘某指向一处村集体承包地之间,一个约100米长、30米宽、10米深的“盆地”映入眼帘,这是4年间采土贩卖的结果。

  采土卖土现象,在华北农村不少地方存在。沟渠原本属于合法取土区域,但需要相关部门批准后,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才可以在沟渠内适量取土。然而,采土方拿不出批准采土的相关文件。据村民介绍,沟渠主要用于灌溉时引河水浇地,现在沟渠挖成了深坑,小留镇村的水浇地变成了旱地,村民也无法进行种植了。另外,沟渠越挖越深,周边的农田因采土而一并塌陷,农田损坏情况严重,收割机不敢在附近作业。

  这些“盆地”深坑还会在汛期对周边造成安全隐患。6月中旬,各地防汛抗旱部门陆续要求排查水坑、取石、采砂等场所并及时回填,无法回填的要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但记者发现,一些10米多深的沟渠附近,没有任何警示标语和防护设施。一旦雨季来临,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甚至塌方,也容易造成村民溺水。

  曾有村民尝试上访反映,但反映次数多了,反而引发了村民与采土群体的矛盾。“想管也管不了,我们说了不算数。”一位村民说。

  知情人士向记者出示了2020年5月3日小留镇村村民代表会议记录的照片,会议记录内容显示,因修建京德高速公路,经村民代表开会研究同意,将村南密沟渠大约2.2万立方土以每方5元的价格卖出,总价11万元。

  然而,这样一份用作“卖土”依据的会议记录,11位签名按手印的村民代表中,至少有3位村民代表称对会议情况并不知情。以村集体名义对外签订的合同,也没有加盖村集体公章。按照目前市场行情,从“土贩子”手里买土,平均每方土约为25元。而小留镇村以每方5元卖出,让不少村民难以接受。

  在一些农村,村集体将废弃荒地、窑地、沟渠内土地卖出,获得集体收入,又因分配不均引发村内矛盾纠纷。没有尝到甜头的村民索性将自家耕地土卖出,抢土大战愈加疯狂。

  面对涉嫌违法、暴利涌动、集体资产受损的“卖土”“盗土”现象,基层相关监管部门却打起太极,互相“踢皮球”。乡镇国土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因为没有执法权,只能依靠公安机关执法。公安派出所称,这是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事情,不归其管理。大留镇镇政府相关干部称,在沟渠内取土、清淤需经县水利部门批准。因取土手续不全,镇政府派出工作人员多次叫停取土行为。

  知情人士透露,叫停采土卖土后,买方挖空心思,采用“昼伏夜出”的形式作业,手段更加隐蔽。部分村民与采土方发生冲突。

  一场因卖土、采土导致的村庄矛盾与生态之殇,令农村基层治理多方面的现实难题浮出水面。发生此类现象的基层地区大多经济发展滞缓。例如,文安县小留镇村一直没有集体收入,村干部起初是想抓住修建京德高速这个难得的机遇,通过占地补偿和卖土获得一些集体经济收入。

  土地资源是支撑农村发展的根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王艳宁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禁止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沙、取土,以守住耕地红线。

  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副院长闫文博认为,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及其主要构成部分“土”,都属于村集体财产,归村民集体所有,村干部不能随意处置,更不能随意出售。

  从记者实地调研的情形来看,村集体“卖土”不是一时的,而是多年存在的现象。除了当地监管不力,还存在权力寻租、暗箱操作、利益输送等隐患。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稳海说,目前我国仍处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时期,需土量旺盛,虽然不少地区取土是在沟渠地中,但容易降低附近农田的质量,对我国粮食安全有一定影响。另外,违规“卖土”导致深坑遍野、沟壑纵横,势必会造成水土流失,自然生态环境失衡。

  为解决好粮食、生态安全与发展建设的矛盾,周稳海认为,首先,建设部门应注重高效合理用土,充分对施工的弃土、弃石进行回收利用,减小用土需求。其次,应在取得国土部门审批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进行可修复式科学开采。另外,应形成合理的采土定价机制,根据土地位置和质量合理定价,并将卖土收入划出专项用于后期耕地质量和养分修复,把对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典型个案背后往往具有普遍意义。近年来,违规占用土地、违规取土卖土,已成为我国基层矛盾纠纷的一个引爆点。耕地、荒地、滩涂和沟渠,都是农村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农民安身立命的依托。一个散落着巨坑深壑、满目疮痍的农村,无法谈及可持续发展。用宝贵土地资源换取眼前小利,损害的是子孙后代的生存根基。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地方政府和村集体组织应坚持新发展理念,遏制违规“卖土”之风,注重创新发展和长远利益。(记者齐雷杰 赵鸿宇)

  2023年7月27日,江西省瑞昌市武蛟乡,俯瞰蓝天白云下的瑞昌虹源光伏发电站达尔湖场区,排列整齐的太阳能光伏板与周边景致相映成景

  郁金香花以其特有的徇烂多彩,娇艳妩媚地高雅身姿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其花也像牵牛花一样,白天舒展开美丽的花瓣,迎风起舞,将最美的身姿展现在人们面前,到了夜晚又好像害羞的姑娘逐渐收拢起多彩的花衣,以待朝阳升起时再一次绽放。

  2023年7月18日,在安徽省淮北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的足球场上,来自乡村小学的小球员们正在进行足球训练。

  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日,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仪式在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举行。

  2023年7月17日,山东荣成寻山海洋牧场,养殖工人驾驶船只在云海之间收获江篱,构成耕海牧渔的美景画卷。

  每当幕色降临,晚霞就像一杯泼洒在天空的葡萄酒,把整个黄昏浸在微微的醉意里,光的色彩把原本白色的云染成了血红和金黄色。

  2023年7月9日,在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界牌村,农民正抢抓农时进行晚稻插秧。宛如镜面的稻田与错落有致的民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夏日田园画卷。

  7月6日,三门峡水利枢纽开启黄河2023年汛前调水调沙,助力冲刷小浪底水库库尾,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提供后续动力。

  临近七一,位于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青岛中德生态园小学开展童心向党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小学生们亲身感受时代的伟大变迁。

  2023年6月26日,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绿树碧水与蓝天、白云、城市、田园相融成景,如同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3年6月25日,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的白云山水库,因水生态环境改善,形成了天蓝、岸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环境。

  2023年6月22日,在新疆博湖县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精彩的水上飞人表演吸引各地游客驻足观看。精彩的表演给各地游客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跳体验。

  连江县全面推进海洋牧场健康发展,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行科技兴海,以养兴渔,有力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