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近日,江西某县融媒体发布了一篇关于一名老师荣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的文章。然而,在描述这位老师的事迹时,却出现了“其妻子因劳累过度、营养不良两度面临流产”的表述,引发了广泛质疑。县教体局对此回应称,事迹材料由学校上报,各方需综合考虑。目前,相关文章中关于“两度面临流产”的表述已被删除。
这位老师热爱教育事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出色的业务能力,并于2021年被授予“江西省特级教师”称号。将五一劳动奖章授予他,无疑是对他辛勤付出的肯定。然而,获奖事迹在媒体报道后却遭遇了质疑,问题出在了宣传中的“低级红”现象。
“低级红”是指有意无意将党的政策简单化、庸俗化,用极端或夸张的态度来表达“政治正确”。这种现象往往源于“无心之失”或“低能之错”,即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在以往的媒体报道中,类似“低级红”的案例并不鲜见,如“女性工作人员28天连续加班未换衣洗头”、“副市长吃自己买的月饼”等,这些描述都违背了人情常理,引发了负面联想。
针对此次事件,一些网民对劳动模范评选标准提出了质疑,甚至对这位老师本人产生了误解。然而,这些违背常理的“低级红”现象,更多地应归咎于相关单位和组织。作为全省的先进典型,这位老师的事迹材料经过逐级推荐和审核才得以公示。在这过程中,相关单位是否尽到了把关责任?当地教体局的回应中提到的“由学校进行上报”,是否意味着上级组织在审核过程中存在疏忽或失职?
在日趋复杂的舆论环境下,典型宣传既要传播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也要注重方法和效果。各级宣传部门应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宣传工作的特点规律,坚持求实务实真实的原则,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地宣传典型。同时,要杜绝各种“低级红”现象的出现,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来维护党的形象和事业。
此次事件提醒我们,在宣传先进典型时,要更加注重细节和真实性,避免使用夸张或极端的表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激励更多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