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3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而印度在非法侵占这部分领土之后,更是在其制高点上面建造了许多碉堡,其枪口对准的则是600米外的中国村庄--典角村。
其间山峦迭嶂,峡谷幽深,溪流纵横,草原广阔,牧草遍地,气候干燥寒冷,是西藏高原地区极为罕见而又质量上乘的优质牧场。
其次,巴里加斯周边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拉达克和阿克赛钦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旦控制了巴里加斯,就等于把手伸向了整个区域的资源宝库。这无疑将极大提升该地区的经济价值和影响力。
无论是为了遏制对手的战略扩张,还是为了谋求在该地区的战略主导权,都需要紧紧控制住巴里加斯这个关键区域。
公元10世纪左右,由于佛教在西藏地区的传播,巴里加斯地区也渐渐被文明开化,成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
他们不顾国际法,炮制了臭名昭着的约翰逊线,将包括巴里加斯在内的大片西藏领土非法划为英属印度版图。
英国人丝毫不顾及历史上巴里加斯一直是中国版图的事实,试图在这块领土上硬生生开辟出一个印度的前沿阵地。
在1954年,他们甚至单方面在巴里加斯地区设置了一个非法哨所,旗帜鲜明地宣示了对这块土地的占领野心。
借助国际大环境的纵容,印度在巴里加斯的行动日益嚣张,除了不断增设哨所,还频繁向该地区调遣军队,与中方武装力量对峙。
具体来说,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年5月,查谟-克什米尔国民军第七营就曾入侵巴里加斯地区,企图在这里长期占领并继续向其他地区扩张。
但仅仅一年后的1956年6月,印军又经化装越过传统界限,试图渗透和控制巴里加斯地区,被中国边防军迅速赶了回去。
1957年10月中旬,印军彻底放弃伪装,公然在巴里加斯南部的卓普河西岸设立了常年哨卡,随后扩大范围一步步强占我450平方公里领土。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印度一方面加强哨卡的修建力度,提升防御能力,另一方面也没有停止过渗透扩张的步伐。
面对印度的赤裸裸侵略,中国政府一再通过外交途径交涉,试图用和平方式化解争端,但印度方面却置若罔闻。
到1962年,印度占领巴里加斯的行为已经完全突破了中国容忍的底线,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被迫发起了自卫反击战。
23日,中国军队按照中央的命令,发起总攻击,在短短16天内就扫荡了整个西线和东线,将印军赶出了中国领土,解放了包括巴里加斯在内的一系列被占领的领土。
但就在胜利大捷的同时,为了体现大国的理性和睿智,中国政府主动作出了重大让步,试图推动中印双方的和平谈判进程。
为营造和平气氛、推动边界谈判,1962年12月1日,人民解放军主动撤离到比1959年11月7日双方的实际控制线公里处。
中国更是将缴获的大量印军武器弹药、军用装备和补给品全部归还,将战俘营地和炊事设施也一并移交。
他们迅即在一个名为巴里加斯的村庄里兴建了新的哨所,控制了包括这个村庄在内的约450平方公里中国领土。
首先是在山坡上布满了射击哨所和碉堡,构筑起一道道封锁线,对准周边的中国村庄,形成一种严重的威胁态势。
以巴里加斯西北600米的典角村为例,在村庄背后的一座山包上,印军不但修建了一处军事据点,更是在山坡的制高点修建了防御工事。
而典角村距离扎西岗乡中心地带区仅60公里,本是牧民们世世代代的家园,如今却被置于枪口之下,随时担心爆发流血冲突。
令人震惊的是,就在印军哨所的背后,就是略显破旧单调的印控内村区民居,点缀其间的是居高临下的白色房屋。
巴里加斯地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我国始终坚持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争端,呼吁印度切实尊重历史和现状,切实退出非法占领的地区。
过去几年,中方不断加强对控制区内地区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当地牧民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对这片土地的实际控制。
中国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而坚定的信号:巴里加斯从来就是中国领土,我们有能力、有决心把它最终收复,重新统一这片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