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做好这片流域的护水人(绿水青山守护者)

时间:2024-03-1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穿城而过,一路向东。尽管是枯水期,但崆峒区河道养护站站长张默却不敢放松。“刚从‘智慧河长’信息平台上看到,这里有一处风险点,我就和辖区河长过来看看,就怕有人乱挖沙子。”拄着一根登山棍,张默一边说话,一边往山里走。

  张默1997年参加工作,从水库管理所到水资源管理处再到河道养护站,是个“老水利人”。2018年,崆峒区成立区级河长制办公室,下设崆峒区河道养护站,承担全区河流的管护职责。2019年,张默来到了养护站工作。

  跟水打交道,巡河是家常便饭。除了泾河干流,养护站还要负责其支流——颉河、后峡河、大岔河、小芦河、南杨涧河等8条区级河流,20条乡级河流,153条支沟以及2座水库的养护工作,流域面积加起来接近1800平方千米,河流长度近400千米。然而那几年,整个养护站的工作人员最多时只有8人。

  夏天天气好时,张默和大伙儿头戴草帽,背着水壶,再挎上一个望远镜,早上8点多出发,晚上7点回来。但河道大多处于层峦迭嶂中,到达难度大、巡查项目多,一天下来,只能巡查不到60千米。

  磨破了脚,跑肿了腿,累伤了腰,眼睛却看不到多少东西。“看不到,就很难管得住,得想个办法。”张默说。

  在一次巡河时,张默看到离河道不远的信号铁塔,想到之前参加过的省、市信息平台建设相关培训,心里顿时有了想法——利用这些铁塔,从河湖视频监控智能化入手,建设“智慧河长”信息平台,能否提升巡河效率?

  于是,张默牵头,在当地率先建设了区级“智慧河长”信息平台,先后布设39个高清智能摄像头,全部与信息平台相连,实现了全区重点河段全覆盖。

  信息平台的设立让巡河有了强大的“智慧之眼”,布设的每个点位都是张默精挑细选出的。现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实时监控河段情况,并结合以往图像、邻近点位进行综合分析。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通过APP向属地河长“派单”。同时,张默也会带着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有针对性地进行巡查管护。

  在以往人力难以到达的区段,信息平台配备的无人机巡航就可以大显身手。无人机在高空发现问题后,实时将其传回平台总端。经过总端智能化判断和工作人员确认后,对应的乡镇河长就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指令,养护站工作人员也能直奔“问题靶心”。

  2023年7月,工作人员通过信息平台发现,一条比较隐蔽的河道中出现几辆挖掘机。工作人员立刻启动响应机制,在通知属地乡村河长前往调查的同时,养护站执法队也得到指令赶赴现场,启动无人机固定证据,联合公安部门对相关人员和作业机械采取措施。

  张默介绍,在“智慧河长”信息平台的精准辅助下,崆峒区内水系曾经存在的违法采砂、侵占河道、非法排污、乱倒垃圾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平台还能远程监督水利工程建设、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工作。“从‘一身土、两脚泥’的全人力巡查,到如今在‘智慧河长’信息平台的助力下,实现空地结合、立体交叉的监管体系,科技赋能,让守护河流的‘眼睛’更加明亮了。”张默说。

  “风物长宜放眼量。”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时 ,谈到生态环境治理的话题,他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还要继续抓好。…

  人民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王仁宏)2月27日,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向河南省反馈督察情况。督察认为,河南省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加强南水北调水源保护,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力度较大,取得较大成效,但同时一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