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据介绍,《文学评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文学研究和理论批评的大型学术刊物。1957年,《文学研究》创刊;1959年改名为《文学评论》;1966年6月起停刊;1978年1月复刊。
《 文 学评论》系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AMI综合评价体系顶级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流氓意识”,其作为生活的真实具有叙事的可靠性,经由传奇传统的文体规范和当代表达,进而成为文学意义上的“江湖气”。传奇文体“以史法绳之”的叙事传统对新世纪小说中的“江湖气”具有审美校正的作用,新世纪小说在“为人立传”的传奇传统中书写生存尊严,人物形象的“江湖气”以知识的形式楔入新世纪小说的史传追求当中,小说形式借用轮回结构叙述“江湖故事”中的“虚无”与“虚空”。
张超(1993—),男,黑龙江虎林人,西北大学文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师从王鹏程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传奇传统与新世纪小说中的“江湖气”》是我作为博士生的初学之作。首先感谢博导王鹏程教授的悉心指导,以及西北大学文学院各位老师的传道解惑,他们的视野和方法为我提供了选题的方向和写作的思路。同时感谢《文学评论》编辑老师细心专业的校对审核,以及专家老师的审稿意见,使文章得以完善提升。如何在文学艺术中呈现出国民性格的深层投影是文学研究中所绕不开的话题,从文学史的视野来看,“宏大叙事”解体以后,“市井江湖”的民间沉浮深刻影响着文学史的书写与重构,继而成为新世纪文学史研究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我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历史化的话语来理解国民性格的丰富与驳杂,进而打通国民文化与主题叙事间的研究壁垒。在以往文学作品的阅读当中,我发现“流氓”这一身份往往承担起重要的叙事作用,离经叛道的人间言动自带传奇性的生命经验,当类型化的言行沉淀为一种身份,当一种社会身份泛化为一种生存意识,其中便包含着民族性格生成的历史化谱系和学术研究的生长点。以此为原点,导师所推荐的刘再复《双典批判》、陈宝良《无籍之徒》、朱大可《流氓的盛宴》等学术论着给予我深刻启发,进而发现鲁迅先生在进行国民性批判的过程中更是指出《水浒传》《三国演义》对于民间文化的塑形作用。由此,我便获得理论上的支撑与建构,进而对接新世纪文学当中的典型作品进行研究,将小说文体的传奇传统与作为审美形态的“江湖气”相结合,使选题研究更具学理化和历史化的支撑,共同理解“江湖气”在新世纪小说中的文学表达。“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希望自己借由此篇文章磨练心性,笔耕不辍。最后,再次感谢博导和西大中文对我的栽培和哺育,《文学评论》编辑部对文章的认可和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