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军勤务学院某系教员马龙邦:基层是培育我成长的沃土

时间:2024-01-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晚上8点整,海军勤务学院某系教员马龙邦办公室的电话准时响起,他随手拿起画有简易海岸线的笔记本,标上电话两头的坐标,连起一条线。

  说起笔记本,马龙邦最是得意。翻开细看,不大的本子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线段,他说:“每连接一条线段,教案里就多一个生动的案例,正是这些案例让我赢得了学员的心。”

  为何一条线段竟有如此魅力?这是马龙邦为了丰富课堂内容,每年与毕业学员许下的约定:学员到部队后,定期收集所在单位经验做法的鲜活案例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然后商定时间进行交流。渐渐地,一批又一批学员成了马龙邦了解基层部队情况的得力助手。

  正是因为掌握了最新动态,马龙邦的课堂处处透着新鲜和活力。他把从部队一线收集的鲜活案例融入理论教学中,像一块磁铁把学员们的注意力聚拢过来。

  2018年博士毕业后,马龙邦来到海军勤务学院某系任教。经过一番精心准备,马龙邦自信满满开始了他的第一讲。

  上课铃响起,马龙邦熟练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洋洋洒洒写下标题,开始慷慨激昂地讲解理论。然而,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台下学员并不买账。

  缺少一线实践经验,成了马龙邦迈出教员第一步的“拦路虎”。为了跨过这道坎,他主动向教研室领导申请到部队代职锻炼。

  “马教员真是一块永远吸不满水的海绵。”刚到部队不久,他就得到一个“海绵”的称号。深入一线搞调研,成为他代职期间的常态。

  代职归来,他把调研来的案例穿插进相应的理论授课中,立即激活了学员们的兴趣。让马龙邦没想到的是,根据这份调研报告申请的课题,竟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批准立项,这对该院的青年教师来说可是第一次。

  在马龙邦看来,躬耕一线反哺课堂、促进科研这个方法不但可行,而且非常必要。从那以后,马龙邦每年都会到部队进行调研;如果遇到有教学任务无法分身,他便通过毕业学员提供的信息更新教学课件,调整科研方向。

  “基层是培育我成长的沃土。”前不久,马龙邦作为专家组成员受邀参与某项任务。毫无意外,这次任务又将是一次收获之旅,他的教案里,又将增加一些“冒着热气”的鲜活案例。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